看完这场祭祀,我终于明白祭祀为何供奉猪头、羊头和牛头

看完这场祭祀,我终于明白祭祀为何供奉猪头、羊头和牛头

场面声势浩大、肃穆庄严、有序别致,现场观礼的游客群众无不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震撼着心灵。

当下,祭祀已经变成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活动,普通大众很少了解和愿意接触祭祀,但事实上,祭祀在中国的文化中源远流长。

“祭祀”的意义是敬神、求神和祭拜祖先。原始时代,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。祭祀把便是这种灵魂观念衍生出来的活动。通常由主持者祈祷,其他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,向神灵求福消灾,表达美好的愿望。

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场景,在特定的日子里,帝王率领文武百官,虔诚焚香和叩首祭天,祈求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,百姓安居乐业。即便这个帝王勤勉朝政,或者声色犬马,但都不敢懈怠祭祀。

而祭拜祖先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就有,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力量,可以护佑子孙世代永昌。祭祀祖先时,人们感觉更多是骄傲和敬畏。

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,苗族祖先是蚩尤。在蚩尤九黎城这个中国最大的苗文化建筑群里,每年四月初八,苗家儿女都会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“蚩尤祭祀大典”,祭祀仪式庄严肃穆,寄托了苗族儿女对先祖的缅怀。

为何供奉猪头、羊头和牛头?

在九黎城“蚩尤祭祀大典”上,献礼三牲(猪头、羊头和牛头)的环节让人印象深刻。

但为何用猪头、羊头和牛头献礼?

最原始的祭祀比较简单,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,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,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,然后在面前陈列给神灵敬献的食物或者其他礼物。

直至周朝时期,祭祖仪式才基本形成定制,明确用人陶、面点作为祭祀贡品,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祭祀礼节,如上香、读祝文、奉献饭羹,奉茶、献帛、献酒等后来随着物质的丰裕,祭祀礼节也越来越复杂,献礼主要为寓意“六畜兴旺、五谷丰登”的农家牲畜和农副产品。

通常,祭祀采用“三牲献礼”,即以三种牲畜组成的祭祀贡品,不过三牲有大小之分,大三牲指羊、猪和牛;小三牲指鸡、鸭和鱼。后来也称鸡、鱼、猪为三牲。

古人进行祭祀时,经常用到的祭品是牛、羊和猪。但在古代,牛属于很珍贵的肉食,只有贵族才能消费,普通老百姓吃不起。所以很多百姓祭祀只有羊和猪,称作“少牢”,而三牲齐全,就称作“太牢”。

“三牲通天,三禽达地。”

如果猪头、牛头、羊头同时供奉,那意味着祭祀活动非常隆重,寓意可以将信息传达到上苍;而三禽则是献祭给居住于地上的神灵,禽畜可使真穴余气连结,所以古代的陪葬坑中必葬禽畜顺星宫理地脉。

想必,九黎城的蚩尤祭祀大典是抱着最虔诚的信念,将追忆祖先的拳拳之情上传到九霄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